與談人ATTENDEE

  • 劉守曜

    劉守曜

    1987年從事劇場工作迄今,創作與演出資歷豐富。早年以演員為重心,曾參與香港藝術節、柏林Taheles劇場、紐約PS122劇場等國外製作的表演,擁有多年跨領域與國際合作經驗。近年則專注於導演工作,作品橫跨戲劇、舞蹈、戲曲、數位科技等領域,跨界、跨領域的風格獨具。

    近年作品有:2016年執導台灣豫劇團全本新編戲曲《飛馬行》。2015年於巴黎CITE國際藝術村發表獨舞《薩蠻–發展中作品》,並應「韓國劇場導演協會」邀請赴韓參與「亞洲劇場導演工作坊」,執導哈洛品特劇本《今之昔》。2014年發表個人編導獨舞作品《Shapde5.5-劉守曜獨舞》,同時參與日本舉辦之亞洲導演競賽導演《我的洋娃娃》(此作於2015年於兩廳院「新點子劇展」正式在台發表)。2013年導演台灣豫劇團六十週年大戲《巾幗·華麗緣》,2012年導演一心戲劇團台北藝術節摩登歌仔戲《Mackie 踹共沒?》,2012-2011年與舞蹈空間舞團合作導演結合科技、舞蹈之作《世界末日這天,你會愛誰?》和《窗》。2011年擔任兩廳院台日跨國旗艦製作鈴木忠志《茶花女》副導演,2009年導演創作社劇團舞台劇《愛錯亂》…等。並同時參與新象環境文創中心《遊園驚夢》、創作社劇團《少年金釵男孟母》、金枝演社《山海經》等製作的演出。另曾於1996-2001年創立光之片刻表演會社劇團,執導多部作品。

    作品曾獲聯合報2009年度【30大錯過可惜表演節目】、中國時報1999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獎】及1993年費城國際默劇節【現代默劇】比賽前三名。並曾任舞蹈空間舞團團長、「表演藝術雜誌」資深編輯、「表演藝術網站」主編以及「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國際組、台北藝術節、牛耳藝術經紀公司等單位之節目策劃與執行。策劃過2006台北藝術節「亞洲藝術共同體」單元、「藝果奇花:藝企聚一聚」、「第11屆皇冠藝術節」以及「2004小亞細亞創作人會議」等。

    更曾擔任客家電視台、屏風表演班、金枝演社劇團與世新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舞蹈系、台灣戲曲學院等國內劇團與大專院校之表演教師。翻譯由表演藝術雜誌社出版之《文化就是身體》,主編《跨越夢想的亞細亞》等書。近年來曾擔任文化部、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兩廳院、國家文藝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等單位戲劇、舞蹈類之評議委員,以及「牿嶺街劇場營運管理委員會」委員等職。

  • 在地實驗

    在地實驗

    創立於1995年,觀察與發展所有具有潛力的藝術形式,並探索 因數位文化而產生的不明狀態。在地實驗以客觀檢視、主動投入的雙重身分, 持續延伸觸角到當代藝術各個可能的領域,積極發展成為集合理念與實作能力 兼備的機構。

在地實驗x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方案分享 part1

松學校官方頻道

發佈日期: 2019年1月27日
瀏覽次數: 2,715

所有註解

松學校官方頻道
[25:38] 至 [27:39]

電影《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 2018)

美國科幻冒險電影,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塞克·潘和恩斯特·克萊恩擔任編劇,電影改編自美國克萊恩於2011年的同名小說,並由泰·謝里丹、奧利維亞·庫克、班·曼德森、莉娜·韋斯、T·J·米勒、賽門·佩吉和馬克·勞倫斯主演。

電影設定2045年,大部分的人們為了逃避現實世界的混亂而投入虛擬的網路遊戲「綠洲」(OASIS)。一名孤兒的少年韋德·瓦茲發現遊戲中隱藏的線索,而遊戲公司承諾勝出者將得到遊戲的擁有權,並繼承遊戲始創人的5,000億美元遺產作為獎賞。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0%E7%B4%9A%E7%8E%A9%E5%AE%B6_(%E9%9B%BB%E5%BD%B1)

回覆4年前
按 Enter 送出
    松學校官方頻道
    [07:56] 至 [10:06]

    全景攝影(Panoramic photography)

    Panoramic photography is a technique of photography, using specialized equipment or software, that captures images with horizontally elongated fields of view. It is sometimes known as wide format photography. The term has also been applied to a photograph that is cropped to a relatively wide aspect ratio, like the familiar letterbox format in wide-screen video.

    While there is no formal division between "wide-angle"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wide-angle" normally refers to a type of lens, but using this lens type does not necessarily make an image a panorama. An image made with an ultra wide-angle fisheye lens covering the normal film frame of 1:1.33 is not automatically considered to be a panorama. An image showing a field of view approximating, or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human eye – about 160° by 75° – may be termed panoramic. This generally means it has an aspect ratio of 2:1 or larger, the image being at least twice as wide as it is high. The resulting images take the form of a wide strip. Some panoramic images have aspect ratios of 4:1 and sometimes 10:1, covering fields of view of up to 360 degrees. Both the aspect ratio and coverage of field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defining a true panoramic imag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noramic_photography

    回覆4年前
    按 Enter 送出
      松學校官方頻道
      [00:00] 至 [06:54]

      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論壇#1_不在現場的觀眾:談表演藝術的紀錄與新媒體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24214934721576/

      講者:黃文浩、劉守曜、蔡遵宏、葉杏柔、蔡孟汝

      在地實驗與劉守曜合作的「Archive or Alive: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計劃初衷來自建立表演藝術「身體」(body)、「動作」(physical movement)的影音檢索系統,目的在於讓非語言(nonverbal)的表演作品有更的多詮釋空間。2019年,這項計劃完成了第一步:紀錄並製成檔案,並以展覽活動的型式邀請觀者觀看VR介面呈現的影像。

      不同於傳統紀錄影片,「全景鏡頭」、「多視角拍攝」以及「沉浸式觀影介面」等新媒體應用本身反他者剪輯,亦反敘事--而是將「紀錄」影片交由觀者決定如何選看。
      這項新媒體創造不同於過往的經驗:不在拍攝現場的觀者藉沉浸式影像如臨現場般近距離觀看舞者動作。以及若觀者有意願,他可以觀看非觀眾席視野的影像紀錄。

      若「紀錄」始終追求「如實」, 其標準往往在於表演「現場」的物質與非物質要素是否保留於影音檔案中。
      若「表演」只在「觀眾」在場觀看才成立,那麼觀看「紀錄」的觀眾所見是否無關現場性,僅關乎「檔案」的歷史價值?

      在虛擬影音與VR沉浸式觀看的科技新勢中,本次論壇要談的正是當代紀錄技術如何反饋身體動作的知識系統,及其對應的「觀眾」有誰(看演出的觀眾、學習舞者動作的表演者、評論與研究者…等)。

      唯有爬梳觀眾脈絡,才可能進一步推進這項計劃:「詮釋」身體動作。

      回覆4年前
      按 Enter 送出
        松學校官方頻道
        [00:00] 至 [12:23]

        Archive or Alive: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

        基於對數位工具的探索,以及持續探問「線上影音檔案庫」的可能性,繼彙整近百支九〇年代小劇場紀錄影片,在地實驗試圖發展「身體」、「動作」的檔案與詮釋資料,補充檔案使用者「人事時地物」等基本資料以外的識讀介面。進而,在建構詞彙之際,擴充藝評的詞庫,讓非語言(nonverbal)的表演作品有更多藉語言敘述、評論的空間。
        數位典藏內容以劉守曜2014年獨舞作品《Shapde5.5》的三段身體表演為主,因其不僅是他三十年來對「身體表演」的探索與積累成果,呈現舞者「由內而外」的內在真實意識,更包含身體與物質、非物質等不同「對象」間的關係:身體與動作、身體與裸身、身體與服裝、身體與物件(佈景道具)、身體與聲音、身體與意識、身體與時間、空間等。此外,紀錄內容還包含劉守曜的三段「即興」──他的獨舞創作原點。

        2018年「Archive or Alive: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計劃,便是這樣企圖下的實踐。

        於此同時,我們期望典藏(archive)在當代不僅是物件保存,更要讓檔案還原栩栩如生(alive)的藝術能量。觀者或作表演觀之,或作研究探之。無論採取什麼立場,「全景影像」結合「VR頭顯」的沉浸式、自由觀看經驗,勢必觸發迥異於過往二維、第三人稱邏輯的線性敘事影音感知。這無疑是一場果敢的實驗,將「身體表演」與「多視點全景影像」結構在「紀錄-映演」的生產關係,應將擾動錯綜於表演-視聽-評議三方的認知系統:關於身體的紀錄與論述、關於表演的即興與出神、關於紀錄的如實與重製。

        https://dac.tw/cmoa/vol-3/

        回覆4年前
        按 Enter 送出
          Uploading...Please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