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談人ATTENDEE

  • 汪俊彥

    汪俊彥

    表演藝術評論台駐站評論人,康乃爾大學劇場研究博士。

  • 劉守曜

    劉守曜

    劇場導演、演員、舞者。1987年從事劇場工作迄今,早年以演員、舞者為重心,擁有豐富跨界與國際合作經驗。近年專注於導演工作,作品橫跨戲劇、舞蹈、戲曲和數位科技,強調身體與跨領域風格獨具。獨舞系列作品尤其受人矚目,近作有:《薩蠻–發展中作品》及《Shapde5.5–劉守曜獨舞》等。

  • 王柏偉

    王柏偉

    藝評人。主要研究領域為媒介理論、當代藝術史、文化與藝術社會學、藝術/科 學/科技 (AST)。與人合譯有Niklas Luhmann所著《愛情作為激情:論親密性的符碼化》(台北:五南)。

    近年文章:〈人工智能時代的藝術與藝術作品〉、〈當代影像科技與表演藝術的關係簡史〉、〈台灣數位藝術觀察:動力機械是不是數位時代即將消逝的藝術類型?〉、〈台灣數位藝術趨勢觀察 2006-2016〉、〈從前適應進展期到系統成立:1980~1990年代初期台灣錄像藝術狀況概覽〉等。

"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論壇#3_為何獨舞成為檔案?80-90年代小劇場的身體煉成與轉譯 "

概念美術館官方頻道

發佈日期: 2019年8月13日
瀏覽次數: 2,006

所有註解

概念美術館官方頻道
[25:32] 至 [30:49]

圓劇團《悲傷ㄟ曼波》

圓劇團《悲傷ㄟ曼波》以「弄鐃」物件象徵與儀式意義做提煉,邀請觀眾走進兩廳院生活廣場上的帳篷劇場,欣賞展覽、表演,調劑悲與喜,隨著擺渡、搖擺,輕盈曼波,用一種進與出的真實態度看待生命的片刻與消逝。

https://par.npac-ntch.org/tw/news/doc-%E5%9C%93%E5%8A%87%E5%9C%98%E3%80%8A%E6%82%B2%E5%82%B7%E3%84%9F%E6%9B%BC%E6%B3%A2%E3%80%8B-%E7%95%B6%E4%BB%A3%E9%A6%AC%E6%88%B2-%C3%97-%E9%8C%84%E5%83%8F%E5%89%B5%E4%BD%9C%E5%B1%95-x-%E6%B0%91%E9%96%93%E5%BC%84%E9%90%83%E9%9B%9C%E6%8A%80-fdzis7ydmf

回覆3年前
按 Enter 送出
    概念美術館官方頻道
    [00:00] 至 [07:13]

    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論壇#3_為何獨舞成為檔案?80-90年代小劇場的身體煉成與轉譯

    主持:王柏偉
    主講:汪俊彥
    與談:劉守曜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359321110948895/

    台灣1980至90年代表演身體的練成,不僅受當代社會影響,應該也是回應更更深遠的歷史與理論。本場論壇將從王墨林對身體的討論,以及當時如優劇場(1988年成立)、河左岸劇團(1985年成立)的表演活動等多歷史的層次思考1980至90年代小劇場身體的煉成。以上也有助於延伸閱讀劉守曜個人其身體轉譯,不僅是身體感受,還有個人心理狀態,或是當時的表演事件提供了哪些轉譯的契機。獨舞如何成為身體煉成與轉譯的成果,並成為堅持一條與1980至90年代的對話與記憶,而記錄此狀態的檔案,恰是「為何獨舞成為檔案」的命題。

    回覆3年前
    按 Enter 送出
      Uploading...Please Wait